■ “這個國慶有點兒冷”,在不經意間成為了整個建材家居市場整體交易的一個真實寫照。盡管商家使勁渾身解數,但慘淡的黃金周始終是不如人意,果真是想象很豐滿,現實太骨感。受限于當下房控政策,商家很無力,很受傷。但是,機遇總是眷顧著市場,當下保障房的推進,就給建材企業點燃著嶄新的曙光。
■ 根據中央的要求,2011年中國開工建設保障房1000萬套,未來5年總計開工建設數量將達到3600萬套。據了解,2011年要開工建設的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和各類棚戶區的改造,特別是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有幾個必需保障,第一是土地供應要有保證;第二就是資金的保障,一定要有巨大的資金投入和支持;第三是生產能力的保障,比如建筑材料等。
900企業入駐保障房建設“網上超市”
近日,備受關注的保障性住房建筑材料、部品采購信息平臺在經歷一個半月左右時間測試后正式啟用。9月28日,在“第十屆中國國際住房產業博覽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等相關領導為保障性住房建筑材料、部品采購信息平臺揭牌,正式啟用保障房建設“網上超市”。
據了解,截至目前,已有900余家企業入駐采購平臺。
保障房 涂料業價廉物美的終極動力
面臨保障性住房的大力推進,很多涂料企業都在努力調整自己的產品線。保障房以小戶型、經濟型為主,消費群體主要是中低收入者,他們中不乏有受過良好教育的白領、技術工人和一般工薪階級,他們對消費的嚴格把關要求保障性住房的家具裝修必須以“性價比”至上。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涂料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自己的產業鏈,根據保障性住房的特點推出對應的產品,以高性價比的品質和不打折的服務質量吸引消費者,搶占市場份額。價廉物美,涂料業在行動。
保障房 家居行業的強力“聚寶盆”
國內部分家具企業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國正在進行的保障房建設將為家具行業帶來巨大商機。中國家具協會原秘書長曹贏超說,中國五年內要建3600萬套保障房,按每套購買家具1萬元計算,就能產生3600億元的市場。這還是一個保守的數字,很多入住保障房的家庭在家具方面的支出可能在2至3萬元之間。
曹贏超說,保障房家具需要做到價格低、尺寸小、設計新、質量好。不僅質量要達到標準,設計也不能馬虎。即使價格低,也要創造出適合保障房特有生活方式的藝術設計風格。
實際上,部分家具企業和投資公司已經開始著手圍繞保障房發展布局。在北京通州國際新城,一座規劃面積達260萬平米的大型家具賣場已經建成,規劃吸引上千家家具企業入駐,保障房家庭將是這座“城里城外創業廣場”的重要市場。
保障房 木門產業轉型的一次良機
有相關企業負責人表示:“保障房給木門行業也帶來巨大的機會。”
面對保障房,環保和質量是核心。隨著保障房的大力興建,木門行業必將迎來了一次產業轉型的機遇。保障房為木門渠道拓展指明了方向,工程渠道成木門業渠道拓展的新方向。
保障房,作為當下市場的巨大蛋糕,挑戰著眾多建材企業的味蕾。要想攻克這個高地,建材企業需適時的調整自身的產品結構,迎合保障房經濟、舒適的需求,從而為消費市場提供出更優質優價、環保綠色的建材產品。沒有硝煙的一場戰爭正在激烈進行,誰能借勢借力開拓出另一片天地,建材企業必將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