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鵬陶瓷擬投1.5億元對兩條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圖為東鵬集團的陶瓷設計展覽館。丁銓 攝
佛山建陶行業正迎來一股“工業4.0”的發展熱潮。
近日,作為國內首家在香港上市的陶瓷企業,廣東東鵬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鵬陶瓷”)首度透露企業的工業4.0發展路線圖。其中,與中國認證中心、亞洲仿真技術工程有限公司等合作,正式啟動“中國建陶2025計劃”將成為東鵬推進工業4.0的重要舉措。
對此,東鵬陶瓷董事長何新明7月8日接受南方日報專訪,獨家披露該計劃并表示,東鵬擬投1.5億元對兩條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并逐步打通制造、物流、營銷等多環節的數據,以期建立起國內首家建陶“智能工廠”。
何新明表示,這兩條生產線在完成改造后,至少可以提高10%的生產效率,這一成效預計在今年年底將能夠體現。而未來,他希望通過東鵬的改造探索,為建陶行業輸出智能化改造的解決方案,實現制造業的服務化轉型。
談智能化
擬以“中國建陶2025計劃”實現“彎道超車”
“‘中國建陶2025計劃’的提出,是希望能加快陶瓷行業的智能制造水平。受人力成本壓力與自動化行業的快速發展影響,佛山建陶行業的自動化水平在快速的提升,但是要超越意大利等國家,光靠單件自動化設備還不夠,需要通過設備的互聯互通,以數據集成提高生產效率。”
記者:今年以來,從國家到佛山都相繼發布了關于制造業發展行動計劃,這也就是大家熟悉的《中國制造2025計劃》以及相對應的佛山行動計劃,而如今佛山陶瓷行業首度提出的“中國建陶2025計劃”又是基于怎樣的背景?
記者:今年5月中國提出《中國制造2025行動》,佛山近日也印發了行動計劃。在我們看來,這一切其實是指明了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方向,也就是如同行動計劃里面談到的智能化,這將是制造業接下來需要大力發展的方向。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在今年6月底正式啟動了“中國建陶2025行動計劃”,東鵬陶瓷作為主要的發起單位,同時亞洲仿真技術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國認證中心作為項目主要的合作單位。我們希望通過這個行動計劃,加快陶瓷行業的智能制造發展水平。
記者:要實現生產制造的智能化,離不開自動化的改造。您如何評價佛山陶瓷行業的自動化改造現狀呢?
何新明:佛山第一家機器人企業,早在20年前賣的自動化設備就是賣給了佛山的陶瓷行業,當時東鵬也是買家之一。我還記得是買了一臺自動噴釉設備,但是當時的設備還不是很成熟,經常要維修,操作起來也不方便,而且那時人工還很便宜,所以工廠的自動化改造并不迫切。
但佛山陶瓷行業這幾年自動化改造的進程非???。這一方面是由于企業內部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同時從外部的自動化和智能化設備的發展情況上看,也變得越來越成熟,比如自動檢測機、自動包裝機,這些目前陶瓷行業的自動化設備,基本都是這三年全面普及的??梢哉f內在壓力和外在裝備自動化水平提升,使得整個行業在自動化方面有很大進步。
記者:在佛山,陶瓷行業作為第一個引入自動化設備的行業,如今又是第一個提出自身2025發展計劃的行業,這些能夠為“建陶之鄉”帶來什么呢?
何新明:如果從單件設備來看,其實現在佛山陶瓷行業的自動化水平也是比較高了,但是如果和意大利、西班牙等企業相比,就會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按照這樣的現狀發展下去,我們的建陶要超越意大利、西班牙就變得更難。
但是如果我們在實現設備自動化的基礎上,對工廠的所有設備實現互聯互通,把每一個采集到數據的點都打通,再通過中央數據庫的反饋和操作,這樣可以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和平衡點,從而提高工廠的生產制造效率,減少對人力的依賴,這其實是國內建陶行業通過智能化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
談工業4.0
實現工廠設備互聯互通 要建行業中央數據庫
“實現每個工序的數據相聯后,可以利用大數據的技術,實現設備生產運營的最佳狀態。東鵬計劃選兩條生產線進行改造,但制造設備的互聯互通只是第一步,未來還希望把制造、物流和營銷的數據也打通。而完成了這樣的改造后,東鵬可以為行業輸出解決方案,讓企業進行復制,并在未來建立起行業的中央數據庫。”
記者:按照你所說的,把工廠內的設備實現互聯互通,也就是實現設備間的數據集成,這似乎和西門子如今在建的數字工廠非常像,而數字工廠也被認為是實現工業4.0的必經階段,但是要實現設備的互聯,在設備的自動化和標準上,或者說對工廠有什么要求?
何新明:我們要做的是不改變設備的情況下,因為每一個設備之間都有數據,但是以前每個工序的數據都是分散的,我們現在希望的是,在設備實現打通之后,能夠用中央數據去做集成,然后找到設備最佳的運作狀態。而過去,這樣的工作是由人去執行和調配,但這樣往往難以調到最佳狀態。
記者:具體將怎么做呢?這些改造對生產制造可以帶來哪些效益?
何新明:首先我們會繼續加大自動化的改造力度,東鵬3年前開始大規模投入自動化的改造,累計投入自動化改造已經有5億元,而接下來計劃會再投5億元開展自動化改造。
在此基礎上,我們會先選擇兩條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生產線作為試點,投1.5億元對兩條自動化設備進行智能化的改造,也就是實現互聯互通的改造。目前按照專家的評估,這兩條生產線如果完成改造的話,生產效率至少可以提高10%,當然人力也會相應的減少,節省的人力主要是原來負責做調試、控制的崗位,但最終能減少多少人力還不確定。
另外,我們希望打通的不僅僅是生產制造的數據,未來,我們希望在管理、銷售、售后也能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目前在這些板塊,我們采用了大量的工業軟件,比如SAP、ERP軟件,這些我們已經使用了多年。
如果能夠實現制造的信息和營銷、客戶、物流的信息全線打通,這對企業來說,能夠實現更快的反應速度,甚至是工廠能即時知道消費者的需求。對企業來說,能夠更貼近市場,而且未來陶瓷的個性化定制也會更容易實現。
記者:按照你的說法,其實東鵬的目標是想建立起一個智能工廠,但往往要做軟件之間的打通是最難的,而且你提出的是中國建陶行業的行動計劃,在東鵬進行試點后,你們希望如何向行業進行推廣?
何新明:確實,要做好資源整合和對接并不容易,所以需要我們做集成,建立中央的數據庫。而這個中央的數據庫,未來我們希望是行業的一個數據庫。
要實現這一點的話,我們其實是把東鵬作為一個樣本,先探索東鵬實現工業4.0,建設智能工廠的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相應的標準,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選擇和中國認證中心合作,因為希望可以在他們的監控下,建立起相應的標準。
當這些標準建立起來后,無形中就誕生了陶瓷行業智能化改造的解決方案,之后我們希望可以把這個方案在行業內進行推廣,再逐步建立起行業的大數據標準。這樣的做法,對于未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甚至行業實現節能減排,都會帶來極大的好處。
記者:那么,要實現這樣系統化的改造,你覺得最大的難點是什么?
何新明:最難的可能是對工人、管理層觀念的挑戰。對生產線工人來說,他們需要改變自己的觀念習慣、操作習慣,還有包括管理層,因為這是一個很龐大的系統性工程,對管理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逐步改造的過程中,對于基層員工的再培訓也非常關鍵。
談陶瓷行業
“寒冬”基本面仍未變 行業洗牌將加劇
“房地產確實有一個小的回暖,但陶瓷行業產能過剩的現狀依然沒有改變。從行業的基本面看,今年整個建陶行業的市場依舊面臨很大的挑戰。對于像東鵬這樣的一線陶瓷企業,接下來將繼續加大渠道的下沉,而這無疑會進一步加快行業的洗牌效應。”
記者:如今“工業4.0”的熱潮,一個大的背景也是源于當前制造業遇到的發展瓶頸。對于建陶行業來說,“寒冬”之說已有幾年,你認為今年行業面會有改變嗎?
何新明:房地產行業是建陶行業最主要的關聯產業,今年以來房地產行業確實有小的回暖,這種現象在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尤為明顯。建陶行業對此的感知會有一個大約半年的滯后期。
但可以明確的是,目前陶瓷行業依然處于產能過剩,競爭非常激烈,可以說整個行業的基本面其實是沒有改變。預計到了今年第二季度這個問題也會更加突出。如果相比這幾年的話,今年的行情預計也不會有太大的好轉。
記者::既然如此,對東鵬來說,面對這樣的行情,你們如何應對?
何新明:由于整個市場的不景氣,建陶行業大的品牌會繼續渠道下沉,比如像東鵬這樣的企業,我們會加大發展二三線、甚至四五線城市,挖掘這部分的市場需求。
而一線品牌的渠道下沉,直接會擠壓到二三線品牌的生產和發展,很多中小陶企都會直接受到擠壓。這其實就是一種行業洗牌的過程,但這種行業的洗牌過程,會帶動行業品牌集中度的提高,因為一部分的企業必然會在這個過程中遭到淘汰。
記者:這種洗牌下,對中小陶企有哪些建議?
何新明:可以預計到,這種行業的持續洗牌下,大約5年后,中國建陶行業的品牌集中度會有明顯的提高,也就是說,能夠占到整個市場一定比例的建陶企業會真正出現。
對于企業來說,越是市場不景氣,越需要在提升品牌推廣上下功夫。而且在推廣和營銷宣傳上,要積極利用好新媒體、互聯網。